这一次,再次绝杀维基奇的郑钦文,给“嚣张跋扈”的李娜上了一课

作为网球的前辈,李娜也是来到了巴黎奥运会的会场与郑钦文留下了这张跨越世纪的合影。

一个旧时代带领中国队冲破网球枷锁的英雄,一个新世纪站在巅峰的新秀。

两人的这张合影可以说是半部中国网球发展史。

随着这张合影的流出,网上再度掀起了一场关于讨论李娜功过的热浪。

毫无疑问,无论实力还是成绩,郑钦文无疑是这张合影的主角。

不仅实现了中国首位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全世界人民见识到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

这次美网挺进8强更是让老对手维基奇再现摔牌名场面。

反观李娜,她虽然是中国网球的前辈,但要论奥运会成绩,排名第四恐怕还是比不过如今的郑钦文。

成绩虽然不是衡量一名运动员唯一的指标,但相信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没有不看重成绩的。

李娜是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在她那个年代的统治力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可到了行事作风和言谈举止,郑钦文给人的感觉就比李娜舒服多了。

李娜在公开场合不仅回怼记者,还会在比赛休息期间大骂教练。

虽然教练是自己的丈夫,但比赛期间耍脾气还是不太让人能接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练在一场比赛中虽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他们的提议绝对值得每一位选手细细品味。

正因如此,郑钦文的风评就比心直口快的李娜好多了。

这也难怪两人风评差距之大,毕竟经历了诸多苦难的李娜对于生活总是存在许多怨言,心中的苦楚恐怕也只有自己明白。

失去了父亲的她需要用强势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柔软,就连自己的丈夫也不得不跪倒在自己的“淫威”下。

除了对待丈夫时的火爆,李娜可一点也不惯着身旁的每一个人,就连记者和领导她也毫不放在眼里。

在比赛失利后的一次采访中,记者询问李娜“这是你参加法网最差的成绩,想对球迷说什么”。

这句满含敌意的提问瞬间让李娜炸毛了,直接反问记者:难道我还需要向他们三叩九拜道歉吗?

这句话直接把记者怼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这也不怪李娜,本来输了比赛就不爽了,还要来面对你的刁难。

脾气本就不好的她怎么可能给你好脸色。

不过这也还不是最有争议的一次。

印第安韦尔斯的赛后发布会上那句“我来这里比赛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打自己的网球”才真的把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正因如此,不少人瞬间对她这位冠军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后来虽然在一些节目中对此作出过一些解释,但留给观众的印象却再也无法改变。

除了采访中脾气火爆,就连在紧张的赛场上,李娜也是出了名的脾气差,一言不合就给人甩脸色。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全球观众再一次看到了这位网球运动员脾气究竟有多差。

作为东道主,观众席上有不少都是我们中国的观众。

李娜和外国选手的比赛中,不少粉丝自发地为她加油助威,赛场的气氛也在一声声加油中来到了巅峰。

这样的氛围可以说是不少运动员可遇而不可求的,偏偏李娜却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出言不逊来了一句“Shut up”。

这句简短有力的呐喊瞬间把全场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不少粉丝也成功脱粉。

相比李娜的心直口快,新晋的网球女王郑钦文则显得和善多了。

对于李娜和郑钦文的看法,互联网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有人觉得李娜耍大牌,郑钦文才是人们心中的网球冠军。

有人说郑钦文采访太官方,不如李娜有性格,让人感觉更真实。

每次采访,郑钦文的回答都恰到好处。

无论是李娜没有为国征战,还是比赛状态,回答的都让人找不出来毛病。

有网友评价郑钦文的球技和口才都是顶尖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体育偶像。

作为网球界的后起之秀,不可避免地要被记者询问对李娜的看法。

身为后辈,郑钦文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

她认为李娜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对她的赞美毫不吝啬。

与此同时也没有否定自己,她依旧是网友心中的Queen wen。

不骄不躁,温文尔雅,这好像也才更加符合网友心中世界冠军的形象。

最重要的是,每次比赛夺冠,郑钦文都会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这一点或许有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对于情感,她不会过多地去掩饰。

也正是这一点,才让网友对她更加喜爱。

因为比赛训练量太大,郑钦文表示自己即使到了极限,也依旧会有为国争光这个信念支撑着自己。

她愿意为了国家的荣誉付出自己的一切,个人得失对她而言都比不过为国家多赢一枚奖牌来得实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可能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实力,可就是这几个小时却需要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才能有机会得到。

郑钦文所有的努力、汗水、泪水,在夺冠的那一刻都得到了证明。

运动员们穷极一生的追求,也恰恰是这几个小时的光辉。

无数人倒在了未来的路上,那些能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人就值得我们的点赞和认可。

无论是李娜还是郑钦文,他们都是为国争光的英雄。

或许有人会喜欢一个讨厌一个,但不可否认他们为祖国创造的成绩。

性格决定命运,究其根本,两人风评的天差地别,最大原因还是要追溯到他们童年经历。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的不幸,不幸的童年则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李娜显然属于后者。

在其他小孩还在玩滑滑梯的时候,5岁的李娜就被爷爷送到了羽毛球班学习。

事与愿违,本意打算发展羽毛球的李娜却阴差阳错地在网球上展现了远超同人的天赋。

练习两年半的李娜无奈只能放弃了羽毛球的学习,转身开始了网球的练习。

从接触网球开始,李娜的童年就成了枯燥乏味的训练。

日复一日的练习虽然让她的球技越来越高,但她关于童年的记忆却越来越淡。

14岁这年,父亲李盛鹏就因为先天性心血管狭窄意外去世,从此李娜便没有了父亲成了单亲家庭。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父亲的离开对于李娜的影响十分巨大。

本就不算丰富的生活因为父亲的离开变得更加单调。

在省队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李娜就到了打比赛的年龄。

在1997年的全国网球总决赛上,李娜凭借超高的技巧和充沛的体能终于夺下了冠军。

作为高度职业化的一项运动,有了成绩的李娜轻松拿下了品牌方的赞助。

凭着这份赞助,李娜终于能远赴美国进行为期7个月的深造学习。

她也正式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从李娜的经历不难看出,她的童年算不上幸福。

网球训练也是按部就班,费用也都是从品牌方那里谈下来。

反观郑钦文,无论是家庭氛围还是经济实力,可以说拉开了李娜不止一个层次。

她的父亲郑建坪和母亲邓芳都是中国网球运动员,家庭运动文化自然而然比李娜高了一个档次。

夫妻俩对于郑钦文的投入可谓更加豪华,不仅自费百万亲自挑选专业的国内外教练锻炼女儿母亲还全职陪伴担任郑钦文的保姆。

可以说两人把自己所有的资源和经验都传授给了郑钦文,这才培养出了一个世界冠军。

童年经历的差异造就了两人性格上的不同。

无论如何,她们都是值得每一位国人敬佩和赞美。

穷文富武,体育运动自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十分耗费钱财的项目。

网球作为高度职业化的运动,消耗只会更多。

李娜从一个普通家庭走到世界舞台也更加显得不易。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指责。

相信自己国家的运动员,他们比任何一个人都想要冠军。

部分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郑钦文、李娜

2、新华社:郑钦文美网晋级八强

3、正观新闻:荣耀传承,共筑中国网球新辉煌--郑钦文与李娜的网球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