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翰墨飘香育新苗 名家点评见匠心!直击第七届“东莞银行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决赛评委现场

8月23日,第七届“东莞银行杯”东莞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现场决赛暨颁奖典礼于东莞文联文学艺术院大楼成功举行。本届比赛以“书写四十年·笔墨颂东莞”为主题,旨在通过书法艺术促进东莞的传统文化发展,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经过层层选拔,100名晋级选手在现场挥毫泼墨,完成最终创作,由专家评审团评出一、二、三等奖。

本次大赛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羊城晚报东莞全媒体传播中心、东莞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东莞银行冠名赞助。据主办方介绍,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市中小学生的1800余件投稿作品,数量较往届进一步增长,反映出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中的广泛普及和积极参与。

水平显著提升,结构、用笔与章法成评审关键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陈嘉豪在评审过程中表示,今年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平,尤其是硬笔书法部分,令人印象深刻。“无论从作品的形式感、颜色搭配,还是整体章法布局,都比往年更为成熟。”他强调,书法评审主要从结构、用笔和章法三个层面进行:“结构是基础,如同建筑的砖石,只有在合理的空间搭建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现场评审陈嘉豪现场点评陈嘉豪特别提到,中学组的学生在字形结构方面表现扎实,而小学组的一些低龄选手也展现出出乎意料的书写能力。“看到七八岁孩子的落款,不禁回想我们当年还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是令人惊喜的进步。”

毛笔作品质量提升,但需警惕“成人化”倾向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姚晓刚作为多年参与评审的专家,指出本届毛笔作品在质量和尺幅上均有显著改进。但他同时提出,当前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存在“过于成人化”的现象:“孩子们在技法上模仿成人作品,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少儿书法的天真和灵性。”

姚晓刚现场点评姚晓刚介绍,评审标准主要围绕主题契合度、技法水平以及文字正确性展开,尤其重视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书法比赛必须扎根传统经典,才能实现中华书法的真正传承。”尽管中小学组别之间存在熟练度差异,但整体上仍以传统字帖为学习范本,因此风格区别并不明显。

现场评审本届大赛在热烈的创作氛围和严谨的专业评审中圆满落幕,不仅展现了东莞市中小学生扎实的书法功底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更体现了东莞书法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比赛成功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传统文化在笔墨流转间焕发新的生机。

展望未来,大赛主办方表示将继续深化赛事内涵,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加强对少儿书法创作规律的研究,在鼓励传承传统经典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少年儿童的创作天性和年龄特征。下一届比赛将计划扩大覆盖范围,增设更多创新环节,并加强书法教育与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让书法艺术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文 | 记者 彭钦